一些关于当前物联网状况的拙见
本文部分观点出自于机械工业出版社 物联网智库著 《物联网:未来已来》
物联网是什么
这是目前很多人都很关心的一点,物联网究竟是什么,对此,百度百科里的解释是这样的——“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其英文名称是:“Internet of things(IoT)”。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
简而言之,物联网可以说是互联网的发展的最终形态,是能够实现物与物之间相互联系的网络,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物联网是把分离的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联系起来的方式。
现在的物联网是什么样
前段时间在忙着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TI),舍友则是在忙着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前者更倾向于做出一个相对稳定的系统,而后者则是对各个不同的功能进行设计的作品。
说以上两个赛事可以体现出当今大学对整个计算机和电子类产业的相对重视程度,恕我直言,普通学校的学生如果想和那些名校生同场竞技并且相对来说不吃亏的话,这些比赛会是比较好的选择,毕竟像蓝桥杯、Acm之类的技术型的比赛,可能会因为学校教学水平等各方面相对来说起跑线比较落后于别人
那么言归正传,当今的物联网是怎么样的呢,2009年才在中国火起来的物联网概念,到如今在各大互联网公司的支持下,慢慢步入了自己的轨道,但是始终没有什么重大的发展,思维仿佛局限于“传感器网络——网关——云端/移动端”的系统结构,如果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大部分系统都可以按照这个为模板进行修改而成,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就是这些年一直不温不火的智能家居行业。
往前推一些时间,那些互联网,电商,手机厂商等领域的领跑者们,纷纷借着智能手机的便利性开始进行新一轮的物联网产业的研发,小米嗅得先机,像苹果学习,希望打造出一条智能家居的生态链从而提前占据智能家居市场未来领跑者的位置,但是东西做出了不少,却也没有达到预想中火热的程度,说到底,现在所谓的智能家居行业还处于弱智能的阶段,并不是生活的刚需,也不是能够明显让人看见能够显著提升生活质量的东西,所以这时的瓶颈期是必然的。
等到有一天人们说到如今发展中的智能家居就直接称之为家具的时候,才是真正火爆的时候,就像智能手机一样
到如今,共享单车的推行让人们看到了物联网产业仍有无穷无尽的可能性,让无数从业者有了为之奋斗的新的理由,应运而生的O2O概念,即Online to Offline 的模式,我通常调侃其为 —— 扫二维码 ,一大堆人开始在各种各样的创业蓝图上浓墨重彩的画上了大大的O2O的字符,却并没有真正了解这究竟是什么,究竟有怎样的未来前景(这些人电视剧里基本活不过三集自己的厂就要倒闭)。
未来的路很长也很困难,我们都知道
以往的应用多半是在手机上,以App的方式为人们提供各种服务,而未来的应用将依托于“物”给我们自动提供
这就是我一直和身边的小伙伴们说的事情,智能手机的过度火热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参考Amazon公司Echo成功的案例,会是一个比较有说服力的证据。
小米公司一直强调用户的“参与感”,那是因为在新经济形势下,每个人的需求不同,同样一件产品可能在部分功能上没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那么该怎么办?有人说个人将就着用用就好了,不喜欢的就忍忍,总体说的过去就行了,我想,等新一届的年轻人占据社会主流的时候,这种说法可能就没法被接受了,可以预见的是,个性化定制将会是未来发展的潮流,将就将就?那是以前!
未来会产生更多的终端并不是需要用户与之互动,而是实现自动地,智能地直接为人服务。
物与物之间能交流,会通信,是物联网的重要特征,这个过程应该不再有人参与其中。
这不是一个独立的产业,这将会是以往所有产业智慧的整合和大踏步向未来的发展,其依赖于各种可靠的组件来搭出一个具有不同功能的系统,从而满足各种不同的需求,善于利用各种工具,是物联网人的必备技能
前方的道路充满迷雾,遍布荆棘,这条路刚开始走,会很长,也很困难,我知道,我们都知道,但是这不正是先驱者们所存在的意义吗?
结尾
这篇文章写了很久,搜集了很多资料,中间又夹杂着去TI杯的比赛,本来想完整的写一写物联网,但是发现涉及面实在是太广了,就只能从我现在所了解的方面入手,希望未来能更好。
——2017年8月16日凌晨 于南京记